备战篇
2008年初下定决心考研,从2月份开始背单词起算,至2009年1月10日,共11个月有余,中间刨去暑假期间去内蒙古专业实习10天,与奥运会志愿者大致一个月,大概复习时间是在10个月。每天平均有效学习约8小时,总学习时间2500小时左右。
先简要说一下备战总方略,考研的特殊之处在于既有总分线,又有单科线,因此一定要注意平衡各科,不能有明显的弱点。经院今年专业第一名133,比第二名高将近10分,并且各科都过线,却没有能够进入复试。还有数学满分150的,也因总分不够而未能进入复试。
作为一个跨专业考生,我将1/3以上的时间交给了专业课,到了最后两三个月甚至有时到了快1/2的时间,最终分数114,由于经院今年给分非常严,120以上的总共只有5个,其中还有3个是刚好120,这个分数我基本满意。
数学是我最大的遗憾,至今认为大一大二未能好好学好数学是我大学里最大的错误,导致刚开始复习时得从课本开始重新自学,最终成绩124,在复试名单里是倒数的。在数学上,我也付出了1/4到1/3的时间,专业课限制,难以腾出更多时间进一步练习。
剩下的1/3略多的时间分配给英语与政治,最后政治78,英语71。作为一个理科生,我是完全从头开始学政治的,而英语也只是中等,但我觉得对于考研而言,只要方法得当,这样的时间是完全足够的,不必要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这两个公共课上面。
以下分科说一下对于复习的见解。个人管见,诸君可选适者拾之。
政治:
政治的关键只有一个,那就是大纲。考研英语与数学都完全不必看大纲,但是对于政治而言,那是绝对必须的。
我是从2009考研大纲出来之后,买了新大纲后才开始看政治的。之前作为一个理科生几乎根本没有接触过什么唯物论辩证法。不过考经院有一个好处,由于专业课要考政治经济学,并且考得比公共课深多了,因此在政治里便完全不必要再看政治经济学。
新大纲出来时,正是在奥体中心当志愿者时,那时心情不完全在考研上,于是便用来看政治。每天下午四五点左右便可以回校,吃饭后剩下的时间便刚好拿来翻看大纲。从第一页起,每段不落地看,把自认为重要的段落划下来,有时在边角做做摘要。这一遍不求记忆只求认识和理解,在脑子里面构建一个大致的框架。这样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正好是志愿服务期,将大纲翻看了第一轮。
第二轮是9月份到11月份,这段时间主要有两个目的,一是背诵重点,二是练习小题。这时需要一本参考书告诉你哪些是需要背诵的重点,选择这本书的原则,是尽可能地和大纲相近,多余的话,不管你觉得再有道理,都是废话。我刚开始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,但是马哲看了一半,觉得废话还是太多了...最后干脆拿了一本小册子恩波《考点狂背》,拿着与大纲做对照,它的作用只是告诉我哪些部分是重点,背诵时则以大纲上的原话为准。政治要背的东西多并且平时接触得少。因此需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。建议对于一个知识点,标注一二三四多少个要点,每个要点一两句话,记忆时一个个要点地过去,形成分层记忆。
第二个重点是练小题。政治50分主观题只有五题,很难拉开差距,而50分选择,做得好的话能够47、48,只要有40以上,就完全不必担心过线问题。这时候需要一本全选择题练习书,保证训练量。我选择的是恩波《小题狂做》,做了第一章后觉得不错便一直用到最后了。这一阶段每天大致需要2-3个小时去保证,最好每天规定一个学习任务去完成。
12月之后冲刺阶段。首先是研究真题,真题随便选择一本,反正它的答案都简洁得很。真题需要尤其注意多选的尺度,有些看似可选可不选的地方,为什么真题上就要这样选?其实答案一般都在大纲上,不过对于马哲类有些需要理解的题目,还是很需要费翻脑筋的。至于大题,关键是找要点。看到个很好的办法——做大题时不要先看材料,要先看问题,想想这个问题下有哪些要点,再看材料想办法联系起来,个人觉得这法子很妙。
冲刺阶段的书只推荐一本,启航的《20天20题》,这本书和其他预测都有所不同,它不是预测题目,而是分专题复习重要知识点,所以其实不存在预测对错之分,反正知识点就是那些,但是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思维很重要,适合用在最后时分串联,我在上考场前一天晚上翻了一晚。
政治我没报班,也很庆幸没有去报。在后半阶段,时间是最宝贵的,经不起浪费。
英语:
我的英语很一般,但是窃以为考研英语有着其自我特点,可以有针对性地突破。简要地说考研英语只有三部分:单词,阅读,作文。单词与阅读是不可分的,而作文到了18分后得花很大时间才能突破,因此得阅读者得天下。英语的其他部分,听力与口语是复试时考察,语法只要做到能看懂长句便可以了。完形和翻译各只有10分,并且怎么烂一般都有5分,而提升起来见效很慢,进行专项训练的话性价比过低,不推荐。
英语的主要准备工作得放到前期完成。若是确定了要考研,而又没有确定明确的目标的话,那么就背单词吧。单词强烈建议买两本,第一本是便携的口袋书,第二本是完整的大块头。口袋书的妙处是可以随时查看,并且强调了最重要最高频的词汇。我用的是恩波的《考研单词巧攻速记》,2月份开始背,第一遍非常痛苦,背了三四个月,之后每过一个月左右时间便可以用闲暇时间翻看一遍,到最后大概有六七遍吧。至于大本的单词建议选择星火词汇,分类背诵,高频和中频的都需要一看,另外“熟词生义”很重要,考研题里面特别喜欢考这个,并且那个词往往就是理解和解题的关键。
下一步重点强化阅读。阅读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,这50分只要能拿到40分,过线是不需要担心的。最重要的资料是真题,一定要多看几遍,并且建议买两个以上版本的真题,对照参看他们的解答。此外选择阅读练习时的原则是一定要和真题相接近,同时要有详细的解答。推荐海文的《阅读高分强化训练120篇》。阅读4篇每篇15分钟左右,总时间一个小时,最多不能超过10分钟,新题型20—25分钟左右,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,这个时间的掌控是需要平时就锻炼的,否则在考场时,英语很容易做不完。
作文是最后一个部分,但不需要过早准备,个人觉得最后一个月开展足够了。我用的是海文的《21天高分突破》,效果一般。我的方法是先找可能的话题看一遍,记下比较好的词汇与句型。要点是“拒绝第一反应词”,过于宽泛的词语如good,things最好都不要使用,尽可能地做到精确化。此外需要记下几个亮点句型来提升全文感观。
最后英语一个不得不提的便是做卷策略。完形放在前面绝对是一个陷阱,完形做30分钟和做10分钟往往差不了2分,但如果时间消耗过多后头就相当麻烦。推荐按照阅读,新题型,作文,翻译,完形的顺序来做。翻译和完形放在最后,可以留出机动,保证充分时间用于阅读和作文。
数学:
数学是我这次最大的遗憾。考经院的基本要求一般是130以上。我的痛苦在于大一大二没有学好数学,必须重看课本,大概暑假过后才看完课本,而后期也没有足够时间练习。不过只有124也算是突破我的底线了。
以下管见,比较适用数学基础差的,数学大牛者可以飘过。
首先建议好好看一遍课本以及课后的习题。微积分必须要用同济版的《高等数学》,网上一般说线代要用北大版,概率要用浙大版,不过我是用的自己之前学的教材,觉得也还行。课本上的经典题目,包括一些证明都得好好看,高数已经连续两年直接考经典定理的证明了,前年考的是牛顿莱布尼茨公式,去年考的是拉格朗日定理,这些书上都有的,但是在考场上再想很难想出。我今年便是败在拉格朗日定理的证明上,用了半个小时去找辅助线没找出来,最后被 逼无奈用了变上限积分的办法去证明。但是同学说,你,你,你怎么可以用积分去证明微分基本定理呢..大囧...
课本之后,可以结合全书来复习。建议基础较差者使用李永乐的《复习全书》,这套比较注重基础,而且思维也比较常规化系统化。而陈文灯的《复习指南》颇为天马行空,题目相对较怪,适合基础好的人锻炼思维。考研时其实是难以适用题海战术的,毕竟科目众多而时间就那几个月,但考研题型是比较固定的,所以一定要注意经典题型的总结。一个题型一个题型地去做而非一题一题地去做。
复习全书过一遍,然后再选看一遍重点章节便行了。不要纠缠在全书里的某些角落上,此时一般将近11月,需要研究真题和进行模拟题训练。做真题时最好连时间都做到一样,8点半到11点半,培养自己的兴奋点。时间分配很重要,小题8+6题,从开始时的一个小时左右,得慢慢控制到40分钟,并且错的不能超过2个,否则,130就是妄想了。
真题做完一遍后,开始做模拟题。李永乐的《400题》,必须地说相当带劲,我前几张在规定时间内都没及格(囧),相当打击人的,但是千万不能灰心,400题的难度比真题高一个档次,而且我甚至感觉400题故意将偏难的卷子放在前头。后来慢慢地能稳定在120上下。
做完400题,只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了,此时再次研究真题,重新做了一遍,这也是培养自信的办法,毕竟已经做过一遍了么。而自信在考试当中,是相当重要的。
考虑到数学的极端重要性以及自己的基础薄弱。数学是我唯一报了考研班的,这也是因为刚好有同学转手给我海文全程班。但是由于和做志愿者的时间冲突,到了十一期间才去强化班,冲刺班和点题班也去上了。讲义跟着做了一些,但是似乎作用并不太大,主要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。
经济学:
比之光华与中心,经院的专业课考得不深,但是范围很广。也许是去年复试线398太过耸人听闻的缘故,今年有意识地压分了,120以上屈指可数。
正如前所述,由于原有报光华的念头,我是从范里安现代观点开始准备专业课的。现代观点差不多是中级,但是有意识地回避了数学方法,因此作为上手教材还是不错的。三月底确定经院目标后,开始针对性的搜集教材与资料。简要叙述如下。
西经微观:一直是张元鹏老师出题,他写的《微观经济学》中级教程那是必须得看的。有两个版本,02版内容比07版内容稍多点,07版改正了02版的一些错误,而主干部分是完全一样的,建议以07的为主,02版的翻翻就好了。习题方面,张元鹏和刘文析两位老师的习题几乎是同等重要的,而且风格也相差不多,可以一起看。此外有两本习题集需要一看,一本是张元鹏老师早年出的《西方经济学例题精解与练习》,现在市面上买的话几乎是买不到了,今年一道最难的计算题便是上面题目的变形。另外一本是复旦谢识予所出的《经济博弈论习题指南》,经院历年所出的博弈论题目与之内容相似难度也相近,应该是老师出题时有所参考。这本书看到第四章重复博弈便可以了。
西经宏观:一直是张延老师出题,原来据说苏剑老师今年也会参与。不过看今年题目,还是张老师的风格。张老师的宏观讲义自成一家很有特色,深入浅出相当有水平,一定要多看几遍摸清吃透它,书的话可参考多恩布什的书。西经宏观部分其实是相当有框架的,一共也就四个主要内容:收入核算与乘数论;IS-LM模型;AD-AS模型;索洛经济增长模型。其中比较有难度的是经济增长模型,所考察的内容到了高级宏观的程度。但好在历年考察范围都不脱张老师的讲义与习题的内容,只要将这部分多看几遍,那十几道习题自己多写几遍,便不会有太大问题。
政经资本主义:这是所谓的经典理论了,考察的东西其实非常死。原来是崔建华老师出题,如今崔老师高升了之后由方敏老师出题。课本看崔老师的《政治经济学原理》,这本书其实就是原给本科生授课的内部讲义,重点突出逻辑清楚。我只看了这本书,连方老师的讲义都没看。不过政治经济学的特点就是要让你把手写废。这两年资本主义部分都只有一道题,恐怖的37分,去年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,今年是劳动力理论,题目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,但是你差不多得写上千字才对得起这37分吧...
政经社会主义:这是专业课中失分的主要部分,问题在于没有一个现成的教科书用以解答题目。要看的东西非常零散,课本,讲义,习题,论文,一个题目的答案需要很多地方上去总结完善。据说课本最好是睢国余老师的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》,但是我一直没能买到,最后胡乱拿了本逢锦聚的《政治经济学》凑数。不过其实这部分课本倒真的没多少用,关键是需要结合论文和习题,自己去总结去做专题。我在十一月份才悟到这个道理,其后两个月里做专题,那是最艰难的时间。我做专题的参考资料主要有:睢国余老师的讲义,刘伟老师的讲义,刘伟的重要论文,金圣才的政治经济学历年考研题,经院历年真题,逢锦聚的政治经济学等。专题简要地说可以分为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。理论部分主要有:所有制结构,个人分配制度,国民分配制度,国企改革,社会主义市场经济。实践部分主要有:三大结构(产业结构,城乡结构,区域结构),新型工业化,三农问题,转变发展方式,自主创新等。此外还可以自己猜题,比如我今年准备了一个消费专题,一个就业专题,不过没用到(囧)。
专业课电子资料,可到以下帖里下载:
http://www.oiegg.com/viewthread.php?tid=527803&page=1